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让大学课堂“顶天”又“立地”!
作者:张惠娟|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2017-12-13


镜头二:我们来交“课后作业”啦!

“鲁老师,今晚我们来给您交‘课后作业’啦!我们三个人虽不是同班,现在也不在相同的媒体上班,但我们的青春中有相同的经历———我们都曾经参加了学院的‘辩与论公开课’。”在此次辩与论公开课上,郑玥、王晨雨、辛嘉宝三位主持人的身份引起大家注意。他们今天是同台主持的“队友”,之前还曾是辩与论公开课上的“对手”。

郑玥,是播音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现在是陕西卫视的主持人。她曾于2015、2016连续两年参加了“辩与论公开课”。2017年,初到工作岗位的郑玥就被任命为第三季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的主持人,她跟随媒体采访团用52天的时间,开车行进1.7万公里,穿越中东欧16国,进行“一带一路”沿线的新闻报道。由于上学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让她初入职场便如鱼得水。

“为了充实论据,我们每天晚上奋战到凌晨。有时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待达成了共识,大家又欢笑拥抱。”至今,郑玥还清晰记得去年调研时的情景。“我欣喜地发现在辩论训练中学到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发现切入点、深挖内容等方法,都可以用在采访中。”在郑玥看来,辩论给她工作和专业上带来的帮助,让她在工作面前更加自信从容。所以,工作第一年,由她参与报道的“走进俄罗斯”大型采访活动便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优秀项目奖。

 

“很庆幸,曾经我们在这个课堂上讨论的政协‘三农’相关提案、议题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的工作。我们虽然从这个课堂毕业了,但工作中的我们依旧受益于此,并且对我们影响深远。”辛嘉宝是播音学院2013级本科生,现在是中央电视台7套农业频道的主持人,她特别庆幸能在学生时代就有机会参与到辩与论公开课的活动中,让她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祖国的最基层去,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也正是因为在这个课堂中的锻炼,让她在工作中能够扎根泥土、知行合一、关心讨论国家大事,并立志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青年人。

同郑玥、辛嘉宝一样,在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调研,经历了辩与论公开课的实践考验后,2016年从播音学院毕业后的王晨雨成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的节目主持人。每天清晨,在电波中,他都会和全国的农民朋友们在《三农中国》节目中交流沟通,也会在每个周末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们在《乡村少年》中谈谈心事、讲讲内心的故事。“这两天我数了一下,工作后的这一年来,我一共去过47个村落。因为脚下沾满了泥土,所以心中才充满了对‘三农’的深情。”王晨雨说,而这种激情和动力,源自他当年在辩与论公开课上跟着鲁景超老师学到的第一个知识点——做任何问题的研究,都要有脚踏实地地调研。

其实,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本身,就是要用有声语言引导人们关注那些需要关注、应该关注的领域。所以,学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首先便要有宽广的视野、缜密的思维和胸怀天下的情怀。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深入农村的调研,在辩与论中的历练,让播音学院的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怎样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以,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在工作中要求自己在做一个时代歌者”的同时,更要做一个时代的“行者”。

镜头三:从“约定”中学到的……

2017年11月24日,我跟着鲁景超老师去了湘西土家族古建筑群进行调研。就在我们要离开老司岩村的时候,一位六七岁的小姑娘,像花儿一样从远处蹦蹦跳跳地过来了。鲁老师就带我们朝那个“小红点儿”走了过去。

鲁老师蹲了下来,“可以跟你聊聊天吗?”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山里的孩子很少见到外人,怕生,不敢说话,但这个小姑娘出乎我们的意料,特别大方地说:“可以啊。”

“你上几年级了?”“一年级。”

“你们班多少人啊”“14个”

“我们班同学都跟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

“那你呢?”“我跟爷爷奶奶在家,我爸爸妈妈在江苏打工已经3年没回来了……”“想爸爸妈妈了吧?”“想,很想。”说到这儿,小女孩就要哭了。鲁老师心疼地摸着她的小脑袋说,“我猜猜啊,今年,你爸爸妈妈肯定回来过年。”小女孩愣了一下,那样看着老师,“嗯,今年我爸我妈肯定回来。”她趴在老师耳边大声地说:“因为我们的家乡变好了!”

后来,小女孩高兴地把小胖脸凑到鲁老师耳边说:“我们村这么美,你们还会再来吗?来的时候你们还会记得我吗?”

“我会来的。我要来我就告诉你,我要不来我就给你写信。”鲁老师和小女孩做了这样一个“约定”。小女孩兴奋地一下子从老师怀里蹦了出来,“那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儿吗?”

她拉过鲁老师的手,转身对我们说:“姐姐,你们有笔吗?”她借过笔,在鲁老师手心上写下了“彭许娇”三个字。她的小手攥着老师的大手说,“你把我的名字握在手心里,这样你就不会忘了我了。”

“那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你也写你的?”接着,她伸出自己的小手,让鲁老师给她写上老师的名字。那小手脏乎乎的,被冻得通红。

老师捧着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名字,但她不认识“鲁景超”这三个字。

“汉语拼音认识吗?”鲁景超老师一边写,小女孩一边跟着念:Lu—jing—chao。哦,我知道了,鲁景超,我也把你的名字攥我手心儿里,这样咱俩谁也不会忘了谁。”说完,小女孩一蹦一跳地离开了。临别时,她在那边一步一回头,我们在这边一步一回头,最后,小红点消失在大山深处。

走出课堂,走进农村,走近这个小女孩,鲁老师和孩子的温情对话,一大一小两个人美好“约定”,这一幕,教会了我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鲁老师这种对农村的情感、对农村未来的情怀,也深深地印在我们调研组学生的心里。调研期间,老师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行,把大学的课堂搬到了农村大地。也让课堂更加立体丰盈精彩起来。

(文章链接:http://epaper.rmzxb.com.cn/index.aspx?date=2017-12-13&verOrder=09&banzi=8&paperType=rmzxb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