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朱传欣:网络文艺要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同频共振
作者:朱传欣|文章来源: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网|2017-10-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成就做出了全面总结。在谈到文艺战线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细数过去五年我国文艺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最为突出的应当是网络文艺的勃兴和发展。

今天,网络文艺已经成为当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形式、新媒体渠道、智能化终端呈现的网络文艺,从模仿到创新、从借鉴到内化、从依赖到独立,走出了一条与传统文艺既相互融合又有所区隔的发展之路。涵盖网络文学、网络好用的足球竞彩app、网络剧、微电影、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网络直播等不同形态的网络文艺,凭借新的技术手段、创作方式、传播模式、运营机制等一系列因素,开始作为独立的文艺类型植根于人类的艺术之林,深刻影响着当代文艺创作生产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建设。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为长期被视作“亚文化”的网络文艺首次“正名”;2015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党中央以一系列顶层设计,将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明确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为网络文艺的实践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五年来,网络文艺在类型生成、模式创新、精品创作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受到广大互联网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用户的追捧。今天,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已成为整个影视产业的“IP策源地”,模式灵活、数量井喷的网络大电影成为网络视听内容的“题材试验田”,多部体量巨大、制作精良的网络自制剧成为比肩甚至超越传统电视剧的“流量收割机”,一批表现“素人”、打造“网红”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成为网络空间的“大众能量场”……迅速崛起的网络文艺,以其激增数量和多元类型不断丰富着网络内容,以其题材探索和价值指向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以其商业模式和产业辐射持续刺激着传媒经济,以其传受互动、流程再造全面激活着大众创新,形成当代网络文艺生产、传播、消费的繁荣景观。可以说,网络文艺已超出一般的艺术作品或传媒产品范畴,对文化空间重塑、社会潮流风尚、国民价值取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用历史的眼光看,网络文艺的兴起可以作为国家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所留下的一种时代印记。

然而,在高速发展背后,网络文艺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也日渐凸显。与传统文艺不同,网络平台的市场化背景使网络文艺自诞生之日起便高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大举进入的资本因其逐利特质胁迫创作者采取一般的商品逻辑对待特殊的精神生产,投资方的功利和制作方的浮躁结伴而行,由此引发网络文艺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艺术边界的崩溃、人文精神的丧失和价值观念的失当。一方面,部分从业者将“为市场服务”作为网络文艺创作的唯一任务,将市场认可作为网络文艺作品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理念的规训下,网络文艺领域甚至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凡是那些传统小说不能出版的、电影院线无法上映的、电视频道播出不了的才是“网生内容”,只有这样的内容才有点击量。于是,大量粗制滥造、抄袭模仿、渲染黄暴、炫富竞奢、颠覆传统、调笑历史的网络文艺作品被生产出来,网络文艺成为“低俗、庸俗、媚俗”问题的“重灾区”。另一方面,在市场急剧扩容的状态下,网络文艺产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近年来,网络文艺作品产量大幅增长,生产创作主体普遍实行粗放式的外延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马太效应骤现,资源严重浪费,劣质产品泛滥,优质作品匮乏,“机械化生产、快餐化消费”的问题正成为制约网络文艺市场发展的巨大障碍。现阶段的网络文艺在质与量两方面的弊端,都是由于在创作生产环节普遍忽视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一味制造感官快感,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这种“去价值化”的创作倾向注定只能吸引眼球而无法走进内心,只能引发热议而无法获得共鸣。不少作品一时间极度热销、拥趸者众,但真正深入人心、载入史册的却寥寥无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文艺作品同样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网络文艺工作者同样要做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网络文艺这一新兴的文艺形态需要尽快挖掘自身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内核,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同频共振。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我们的网络文艺工作者应当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回答时代课题,将扎根人民、观照现实、启迪思想、引领价值作为创作要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创作出更多既“传得开”、又“留得住”的网络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的网络空间和精神世界,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

*作者朱传欣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讲师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