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校友动态

央视记者柴静采访卡梅隆 以剃刀明志的大导演

读别人佳作,常常想,我是在分享艰难。盯着那些饱满的文字,默然良久,他是怎么写出来的?而这次看5月6日央视记者柴静采访大导演卡梅隆,有了新感悟:看好的电影,也是在分享拍摄之苦。

卡梅隆敢冒风险,敢挑战,他认为风险可以刺激创造一些非常美好的东西。他17年仅拍摄了两部电影,却进行了八次深海探索。今年57岁的他独自蜷缩在狭小的潜水艇里,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10898米,在黑暗中经历长达10个小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独自目击地球最深处景象的人。艺术家“走”基层,真“走”到底了。

拍电影有必要那么较真吗?到条浅水河里潜一下不就行了吗?甚至不用到河里,在岸上看看就行了,或者,连到岸上去看都不用看,凭记忆,闭上眼睛想想就行了。但卡梅隆不,他就是要较真。他说:“我的编剧工作和深海探索这两个领域是相互重叠的,原因是只进行深海探索本身是不够的,同时你还要把海底的故事记在心里,然后和世界上的其他人进行分享。”潜海不是目的,关键是记住海底的故事,海底什么故事?说白了,就是个人面对深海那刻骨铭心的感受,那感受独一无二。这是在浅水河里,在岸上所体会不到的妙处,生动处,鲜活处。

花3个多小时看完《泰坦尼克号》,有点儿累,但我看完卡梅隆专访,觉得我是太不尊重这部电影了。卡梅隆对柴静说:“当我在机房剪辑电影的时候,在电脑屏幕旁边放了一把剃刀,在上面贴了一张条,上面写着,如果这部电影搞砸了,就用剃刀自己了断。”剃刀之寒光闪闪,每天面对,这真是有点儿悲壮。不就是娱乐,至于那么做吗?看看咱们的导演,今天抛出点儿绯闻,明天又玩失踪,后天又要换主角,咱们的导演多会玩儿,轻松着,自在着。但卡梅隆的那把剃刀留存在我脑海,让我怦然心动。我理解了他,压力把潜力“挤”出来,堵住后路,破釜沉舟,这才能拍出惊天动地的好电影。

因为有剃刀提醒,才勇往直前,才近乎疯狂地投入。温斯莱特在演完《泰坦尼克号》之后曾对媒体说,她不敢再跟卡梅隆合作,因为跟他拍片“简直是受刑”,她说“他不是个坏人,但是他的脾气大得你无法想象”。因为每天要超过10个小时在冷水中拍摄,《泰坦尼克号》剧组成员都被折腾得集体感冒,有的染上了肾炎。很早以前,卡梅隆就被冠以“好莱坞最恐怖的人”。非常之人,才能拍出非常之片,抵达非常之境。磨磨蹭蹭,吊儿郎当,对职业没有敬畏,玩假的,来虚的,三脚踹不出个屁来,你指望他拍出好东西?那才叫活见鬼。所以,我很欣赏卡梅隆的话:“我只有兴趣和疯狂的人一起工作,太正常的人会让我觉得乏味”。

放着剃刀,就有了了断之心。视自己的职业为神圣,像上膛的子弹,扳机一扣,立即奔向目标。了断就是决绝,就是心无旁骛,摈弃浮躁之心,摈弃诱惑。目下诱惑太多太多,没有定力,怎么能17年只拍两部电影?别的导演,一年一部,或者半年一部,就是怕观众忘了。卡梅隆就不怕别人忘了吗?娱乐圈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不怕,沉潜到底。这就是卡梅隆。如果没有非凡的创造力,被人忘了也就忘了,那叫活该;如果有能力,暂时的忘却,是为了长久的记住。这就是敢拿剃刀明志的卡梅隆的高度自信。

由此,我想到了罗伯特·卡帕,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台儿庄战役的目击者。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靠得不够近”。战地记者,靠得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流血和牺牲。不幸的是,1954年5月25日,卡帕在越南战场拍摄时踩响地雷而身亡,时年41岁。为了一张照片,可以用生命去换取,最大限度地超越自己,不枉来世界上走一遭。我敬佩卡帕和卡梅隆这样的人。

顺便表扬一下央视记者柴静,接到任务仅3个小时,就完成采访,其中辛苦,我能体味到。这也让我感慨:看别人的采访,分享在场提问之苦。(作者:逄春阶)

(新闻网学生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