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最新更新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准与实现路径》开题会召开

分享到:
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 ?? 2022-10-31 ?? 作者: 浏览量:517

(通讯员 李旭庆)2022年10月28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准与实现路径》开题会线上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社科处副处长于千贺出席了会议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建新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分别主持了领导致辞环节和专家指导发言环节。与会指导专家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熊澄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祁述裕、南京大学教授顾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廷信、武汉大学教授傅才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邹统钎。同时参会的还有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意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肖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方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姬德强,以及中国传媒大学部分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

廖祥忠书记在致辞中强调了该项目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严谨性,建成文化强国是历史之必然,也是伟大的时代实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李怀亮教授项目为良好契机,借助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的高瞻远瞩和学术目光的敏锐性,继续深挖、探究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路径,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中传力量。

廖书记指出项目站位应当“以国际为坐标,以未来为向度”。他认为真正实现文化强国需要实现“从国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从新闻传播走向信息传播,从信息传播走向文化传播”的三大飞跃。廖书记对李怀亮教授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和国际背景方面的优势予以高度肯定,并期望项目能够“以国际为坐标、以未来为向度”,站在宏观视野上深入研究、拓展意义,表示传媒大学将砥砺支持、不负重托期望。

于千贺副处长对中国传媒大学的立项做了系统梳理后发现,传媒大学近十年来立项国家重大、重点、一般、青年等项目合计五十项,在全国名列前茅,成果丰硕。她表示,该课题的开题恰逢其时,希望课题组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投入、开拓进去,持续加强我们对文化强国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做好实现路径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把课题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落到实处。

项目负责人李怀亮教授首先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学者的莅临和对项目的支持指导。随后,他对项目的总体构想进行汇报。李怀亮教授指出,文化强国标准的制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文化强国标准的制定,是为全球范围内文化治理提供一套新的价值理念系统、新的治理规范、新的话语体系和议程设置。建成文化强国标准的研究,是对世界文化强国竞争格局的一次整体盘点,是对国际文化竞争优势领域总体图景的一次集中扫描。本课题通过个人、产业、国家、全球等多层次,在明确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依据和学理依据基础上,充分研究文化强国标准研究的理论,构建指标体系,达成路径优化。其重点难点和创新性在于如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虚实兼容问题,构建中肯的、科学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中国式的文化强国评价体系。

各位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创造性构想和指导性意见。

熊澄宇教授认为,该项目的核心是标准和路径。指标体系和路径是顶层设计,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个战略的确定实际上就是话语权。他认为课题组可以从文化产业和产出、机制体制创新、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同的维度研究和分析。同时,在四个子课题中,文化强国的构建是重点和难点。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如何提高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如何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如何增强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是重中之重。

祁述裕教授提示课题组,在指标的可行性方面,尤其是从符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角度去思考该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除此之外,对文化的内涵,文化强国应有明确界定。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竞争力提升的特点和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关键词都是我们研究文化强国需要搞清楚的关键性问题。

金元浦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项目需要思考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议题,在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不仅涉及治国理政的问题,还包括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问题、引领整个世界文明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的态势问题等,这是一次范式的新转换、新升级。此外,文化的生态问题、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顾江教授非常重视从国别层面研究该问题。他认为通过国际化视野,从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体系、指标体系和未来路径的方式研究该问题是非常务实的,如何做出针对性研究才是关键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强国的实现路径是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那么现代化如何同文化产业相结合、同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同数字文化产业相结合、同网络安全和舆论安全等,是课题组应该予以思考的问题。

王廷信教授认为文化强国的标准制定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一个国家文化强不强,资源很重要,其中既有已有的资源。比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是硬资源代表,软性资源包含诸多最根本的文化人才的资源。另外,文化强国的标准和指标设定不宜过多,但要具备杠杆性作用,应尽量制定出几个没有歧义的标准。

傅才武教授认为“文化强国”是一个生活中都会普遍谈到的问题,但其中很多理论都没有人去探索和研究。中华民族作为文明认同性国家,核心竞争力在于语言和文字,特别是汉语的语言和文字是保留经典所在,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基因。如果语言文字不能纳入文化强国软实力的核心,所谓的国家强大、文化强国,在理论上、逻辑上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得不到有效支撑的。

邹统钎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强国主要是三个方面:高度文明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逻辑主要是三点: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的根本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深层原因,西方文化强国理论的借鉴。同时,在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该参考美国的硅谷文化新举措协会、英国的文化测量研究项目、新西兰的国家文化遗产等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邹统钎教授观察到,北京、上海和伦敦进行比较分析,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却比较有意思,差距最大的其实不是生产,而是跟文化强国有关的消费,文化产业人数、文化遗产法规占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和消费都比较少。

最后,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意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肖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方英、姬德强分别对所负责的子课题准备情况进行了汇报。

这次的会议是一次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高质量开题研讨会,各位专家高屋建瓴,博采众长,为国社科重大项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准与实现路径》添砖加瓦,注入新的思路、新的活力,为项目推进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更上一层战略性台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汇集思想、凝聚力量。我们将认真领悟会议成果,和大家携手共进,同心戮力,不负期望!





(编辑:陈艺文)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