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端峰会召开

作者: 1136 发布时间:2017-09-18

( 通讯员 王青亦 于晓慧 李晨晨 宋楠 张薇 刘晓菲 摄影 孔瑞洁 亓冉 衡玉竹)9月17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端峰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届峰会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组委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支持,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企业的6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峰会。峰会以“大历史观: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为主题,围绕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布局,打造大运河文化产业系统工程,深耕“一带一路”文化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旨在从宏观历史和国家战略的角度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北京市朝阳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军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主持了上午的主旨演讲。

陈文申书记在致辞中欢迎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峰会,感谢北京市和朝阳区对中国传媒大学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各位学者对传媒大学的厚爱。朝阳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有着传统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实验区将在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

刘军胜部长在演讲中表示,朝阳区将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发展,将按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专题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努力争取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下一步,朝阳区将重点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政策针对性顶层设计、形成文化专有政策体系集成创新;紧跟科技前沿趋势、实施文化+促进业态融合发展;盘活工业遗址资源实现产业转型;涵养保护创意资源,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等几个方面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全力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以“创新发展与区域竞争”为题,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愿望,创业是行胜于言的行为,创意是一种思想,创造就是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行为。区域发展就是要找到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创新是在这样一种并存、互补、融合的基础上出现的。它包含着传统媒体的基本要素和基因。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峰火文创中心主任陈少峰在“文创企业平台和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发言中提出,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要以平台型文创企业作为抓手和载体。建设平台型的企业需要辐射多地,由政府做投资的管理者,企业做投资的运营者。文化产业发展要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核心。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结构,主要分为大平台公司的产业链、中平台公司的专业化、小平台公司的垂直化。每个京津冀的平台公司都需要五家公司作为一个平台集团,包括基金公司、投资管理公司、重点项目建设公司、轻资产运营公司,基地或者互联网运行平台公司。这一集团可以跟垂直的业务公司进行合作、投资、资源的整合,以IP作为动力,延长产业链。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在“当今大运河的文化意义和产业价值”的演讲中强调了线性文化遗产承载资源的丰富性,需要打破地区行政的传统界限来促进文化遗产线性联动开发。他提出以文化产业资源梳理与保护为基础,将文化和生活相结合,利用文化大运河这一个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平台,将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生动完整的展现出来,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认为数字创意时代文化消费的未来,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所创造的文化消费机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都能体现出技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传播升级也促进着文化消费形式向体验性转型。文化消费出现了细分碎片、沉浸互动、持续衍生、延时短暂、社交集聚五个特征。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化+业态分众化、UGC+PGC、传统文化+现代数字技术这四个+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大未来的发展方向。

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宋妮娅认为文化是可以销售的,文化可以销售,文化也可以用钱买到,因此要大力推动文化贸易。匈牙利和中国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将更频繁,两国的人民将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双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9月17日下午,分别以“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创新”、“数字创意时代的文化消费”、“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策略”和“大运河文化带研讨会”、“全国百名博士学术论坛?2017:‘未来雄安:展望与构想’”为主题,举行了五个学术平行分论坛。


附:五个学术平行分论坛综述

一、“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创新”主题论坛

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和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分别担任上下半场的主持人,出席的嘉宾有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旭东、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姜生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宫玉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山东大学》学报主编魏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商学院副院长郑苏晖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讨论。

参会嘉宾表示,从国际视野为出发点,着眼于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指出扩大外需与加强国际间相关产业的合作是促使文化产业高速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指出当下文化产业面临的创新、管理体制及发展的方向等问题,文化产业的理论自信以及研究路径和功能更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展现了文化产业在国际中的创新与发展形式,并总结出文化产业应提高目标定位,伴随着“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不断持续创新,逐渐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数字创意时代的文化消费”主题论坛

南方科技大学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担任论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刚志,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付广军,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教授委员会主任宋培义,北京科技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中心主任张京成,厦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城市品牌研究室研究员张洪兴,蓝海彤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轩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与会嘉宾指出数字创意将来要形成产业,技术一定要可商业化,一定要有商品,商业化产品。关于数字创意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立法方面,大家认为制定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促进法主要涉及到促进数字文化产业主要发展目标基本主管政策机构、增加一般性的扶持措施等四个方面。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不够发达,应实行低税负的政策;促进文化发展的税收政策比较零散,应该制定专门的税收促进法的单行本;继续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制定鼓励文化消费的税收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扶持文化事业同时,也要加大对文化消费财政扶持力度。会议上大家还分享了关于版权价值评估的一些看法

此次论坛主要讨论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数字创意的商业化转化,数字文化产业的立法以及数字创意时代文化消费的特征与前景等内容,对于当下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数字创意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消费的新业态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倡导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去跨国界做事,吸引各种地方的人才做事,做好资源整合,实现跨国合作,最终使我们整个数字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以前非常传统的文化能够1+1>2,最终把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做优做好,把整个文化消费引上一个新的高度。论坛对于未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城市更新中的文化战略”主题论坛

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策略分论坛由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教授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共同主持,北京市文化局文化产业处处长林增伟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兰州大学文学院西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岚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皇甫晓涛、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波、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东岳论丛》副主编王成利、中国传媒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吴学夫发表了主旨演讲。

与会嘉宾认为,城市更新是我们国家城镇化的重要策略,而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就要注重城市内涵建设。也可以说内涵建设就是文化建设,因为只有文化才关心到城市人日常需求。只有文化研究才能深入到城市个体的需要。中国历代的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都是从内生走向共生的,非冲突的文化自觉与艺术自觉,非殖民的商业文明与工商文明,非线性的双向互动,非饱和的千年渊源与千年大计。城市更新中文化缺席等问题很突出,需要导入“设计思维”等方法来作为解决策略。城市发展中文化策略的制定成为核心诉求,这对促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大运河文化带”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学部长王栋晗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姜旭范,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万代红副主任分别致辞。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著名的文物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研究学者曹兵武、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士林、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书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地主任卜希霆发表了主旨演讲。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以及范周学部长作总结发言。

与会专家强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积极推进运河人文生态、水文生态、城乡生态、环境生态等修复及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擦亮这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为引领,综合推进运河水运、运河生态、运河城建、运河产业、运河旅游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大运河的全线复航,挖掘运河沿线人文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修复运河沿线自然风光,再现运河沿线古镇古村人文生态,培育运河沿线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逐步把中国大运河沿线建设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廊道。本次会议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对“一带一路”及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等贡献智慧与参考。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对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文化导向、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北京要把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好,要做成标杆,带有示范性。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必须拿出中长期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有五年行动计划。

卜希霆副书记代表课题组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带调研报告》认为大运河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资源富集,流经区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是大运河文化带也存在文化资源庞杂分散、文化遗产开发商业化过重、运河文化与现代社会错位、运河IP开发薄弱以及运河沿线城市亟需加强协作等问题。因此,大运河文化带应当与北京一体两翼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沿线经济带协同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应当加强文化遗产梳理与盘存、文化精神传承与创新、文化资源利用与活化、文化项目聚焦与加速、文化组织统筹与协同、文化发展建设与推进,并促进文化交流“走出去”。

范周学部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环境都息息相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五个要点:第一:秉承不忘初心,坚守文化情怀。大运河之大是有深刻含义的,文化带的文化绝不是狭义的问题;第二:敢于直面问题,坚守顶天立地。直面问题,该解决的通航问题,该解决环保的问题,该解决遗产保护问题,不能一刀切,不能千篇一律;第三:具备战略意义,不忘历史使命。智库建设,专家建设要建立起来,专家是多元化的;第四:多方共同发声。大运河文化带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必须有系统理论来解;第五: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协同创新,要经常交流,向国家部委提交报告,我们的研究能转化成政府的决策。

五、“百名博士话雄安”主题论坛

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学部长李珍晖担任开幕式主持人,致辞嘉宾有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姜绪范和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会议上半场,由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学部长李珍晖担任主持人,苏国斌、王宏亮、王梦、毛翔、王维、殷瑞宏6位博士进行了论文讲演,随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博导方德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理论方法研究室主任、博导王国成、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昝廷全进行了精彩点评。会议下半场,由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教授杨树雨主持,由王希岩、邵洪波、刘姝慧、张兵、金天鸿及李强6位博士进行了论文讲演,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贾旭东、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付广军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教授方英进行点评。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工程师、中石化绿源地热能源有限公司、地热研究所副所长毛翔从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出发,提出为实现雄安的可持续发展,雄安开发应以水供热为主,其他的清洁能力为辅。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殷瑞宏认为可以将雄安新区构建成永续发展的城市,从台湾人的角度阐述了雄安新区的优势。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为此发展雄安新区要进行思想转变,需要多学科共同融合推进创新发展,从实际出发,通过特色的政策引导雄安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嘉宾发现雄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很少,主张要加大力度解决这一短板,实现雄安的协调发展。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端峰会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的知名年度盛会。2017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端峰会以“大历史观: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为主题,为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创新布局,打造大运河文化产业系统工程,深耕“一带一路”文化协同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智力支持,大力推动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顶层设计。


相关链接: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开展大运河文化带(隋唐大运河段)实地调研

/zhkx/8971.html

范周:对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构想的思考

/xsgd/787.html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