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题

三把“尺子”丈量“一流”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2017-05-22 ?? 作者: 浏览量:636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统筹推进方案》),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军号和冲锋号。近期,不论是高等教育界,还是社会公众,在为《统筹推进方案》而欢欣鼓舞的同时,都在谈论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多远?中国大学如何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差距?中国大学如何处理好扎根中国与世界一流的关系?作为大学校长,我建议用三把“尺子”来度量差距,进而探索在中国国情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正确途径。

1.第一把“尺子”——大学本源

大学一词来自拉丁语的universitas,其原始含义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真理、传播真理的学术机构。随着时代发展,尽管大学的内涵在不断扩展,但大学作为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其探索真理、传播真理的使命没有变。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对探索真理和传播知识的追求,只追求综合性,追求对知识结构的全覆盖,就会脱离大学本源,更无法成为一流。因此,一流大学必然是一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并在探索真理、传播真理的过程中造就学术造诣高深、道德高尚的“硕学宏才”。

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大学的第一功能是人才培养,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功能皆由人才培养延展而来,必须与人才培养互利,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历史上,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开创了研究型大学的先河,积极倡导教学与研究并重,使大学既要传播知识,还要发现知识。但他并非将二者简单并列,而是认为从事深入研究工作的教师对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强调教师将自己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感受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启迪和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个世纪,美国若干著名研究型大学曾过度关注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忽视本科生教育。但这批大学早已在办学实践中经历了挫折,如今无不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

中国大学历经十几年的规模扩张、迅速发展之后,现在已步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依旧片面追求大学的综合性、研究型,盲目拓展学科专业而忽视教育教学质量,盲目争取研究项目而忽视人才培养,甚至把研究生、本科生视作从事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劳力,则无疑将弱化大学的第一功能,进而逐渐背离大学本源,距离世界一流大学会越来越远。

对于北京理工大学来说,在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过程中不刻意追求综合性,而谋求若干学科群的优势和特色;不追求学术指标上的研究型,而谋求学术为基、育人为本,为育人探究学术、将学术融入育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与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学校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人才培养工作大讨论,认真梳理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与思路,查找人才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综合改革框架下制定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系列配套文件,将立德树人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提升思想认识、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政策激励、促进教研融合、有效监控运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成培养一流人才的第一使命。

2.第二把“尺子”——教育规律

《统筹推进方案》给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举国关注、鼎力投入,进入重点建设行列的一批中国大学的综合实力会得到迅速提升,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名次不断进步,甚至占据显赫位置。

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其发展受到经济基础制约。因此,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先例。即使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教育界、科技界赢得良好声誉的印度理工学院,也难以称得上世界一流。因为它不能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学者去任教,也难以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学子去求学,无法构成世界一流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共同体。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一批中国大学已在综合实力上超越了印度理工学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探索,必定面临来自大学内部、外部的众多困难。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而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和解决一批重点建设大学内部的问题,还要看到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政府、社会、教育系统的联动,通过综合改革来解决具有系统性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