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鲁景超:加快交叉学科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作者: 1299 发布时间:2020-05-25

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在社会多个层面的广泛渗透,科学研究呈现出集成创新、多点突破、融合发展的态势,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数字艺术、网络文化等交叉学科孵化出的原创性突破,不仅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创新源泉与动力,更驱动高等教育不断进行自身改革。这一背景下,高校交叉学科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现状,今年全国政协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鲁景超、张政经深入调研,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发展的提案》。调研中,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谈到,我国现有学科分类管理机制造成学科分类标准滞后于学科实际发展步伐,导致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缓慢。我国的学科分类依据国家标准,学科数量被严格限定,其制定、修改涉及的方面很多,很难及时进行较大修订,难以灵活应对世界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学科分类标准在实际上确立了特定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前提条件,只有那些符合分类标准,在分类中能找到位置的学科才被国家认可,这也使得高校发展学科主要被限定在学科目录标准之下,高校自身发展学科的空间较为狭小;数字媒体艺术、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新兴学科博采传统艺术、数字科技以及传媒等众多行业领域之长,呈现出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但在目前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它们却被硬性归类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学科体系之中,致使在学科评估、专业设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标准设定等方面受到禁锢,令学科建设无所适从,极大阻碍了我国交叉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为加快推进高校交叉学科发展、大规模创造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提案提出:

首先要尽快建立我国独立的交叉学科体系,将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虚拟现实、互联网信息、网络与新媒体、人机交互、认知科学等专业划归为交叉学科。

第二,要打破指标化学科门类设定思路,建立学界与业界相互联动的动态型学科分类体系。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我国学科目录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大力推动“理—工—文—艺”交叉学科的发展,促使我国学科分类更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才需求。

第三,我国高校应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在欧洲,伴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区域层面的学分、学位互认制度逐渐完善,研究生可在签订协议的各校修读学分并实现互认。我国高校应尝试探索校际、校企、校所等新的联合培养形式,以提高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第四,应对我国相关交叉学科进行系统性教育内容顶层设计,集结学界与业界专家,为跨学科专业定制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并构建包含建立元认知、训练跨学科元能力、掌握当代文明通识及跨学科领域知识、掌握跨学科专业领域技能四个层次的交叉学科教育体系。

第五,要建立多方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有效协同育人社会生态体系。要充分释放行业中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引入企业资源,推动开放式办学,院校联合、校企联合、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产学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分配机制、考核模式和育人模式,通过混编师资团队构建、实验室建设、研发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多维度多层次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