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白岚玲

姓名

白岚玲

出生年月

1965.9.27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

性 别

最后学历(学位)

文学博士

授予单位北京

大学

授予时间

1999年

参加工作时间

1991年

高校教龄

16年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文法学部党委副书记兼副学部长




白岚玲教授相关资料

个人简历

白岚玲,教授,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此后一直在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文化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02-2007年任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2007-2013年任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系主任。2013年至今任文法学部党委副书记兼副学部长,主管文法学部本科教学工作。在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并引领带动广大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自1999年以来16年间各学年均承担多门本科课程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本科课程涉及全校公选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等多种类别,覆盖全校各学院多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及远程教育的各个专业,主讲本科课程总学时每学年均超过本部门教师平均数,在学生评教活动中深受学生好评,总评分数92.48分,为“非常满意”。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俗文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红楼梦》学会会员,《文心雕龙》学会会员。

教师心得

16年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本人经历了一个不断调适的心路历程。第一阶段,虽然本人工作激情高涨、教学倾情投入,但对于如何在一个传媒特色鲜明的大学教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第二阶段,经过两三年每周主讲16节公共基础课的高强度教学工作历练,经过与多个本科专业学生的零距离接触,经过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学督导专家请教学习,本人逐渐摸索出一套既适应好用的足球竞彩app不同专业的特色、又符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理要求的教学方法,并由此深受学生的爱戴与好评。但此时本人的关注焦点仍聚焦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及理论的有效传授之上。第三阶段,本人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承担了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系统钻研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框架、方针政策,全面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关注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关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提升传统的人文科学内容教学的有效性之间的密切关联。由此逐渐建立起清晰理性的教学指导思想及具体的教书育人路径,确保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成为学生的全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阶段本人深感在三尺讲台之上,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心灵工程师;教师播撒的不仅仅是充实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更是奠定其积极有为的人生大厦的坚实基石。我很庆幸我所钟爱的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人生的艺术。无论在北京大学求学的10年间,还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的16年间,它不断地重塑、完善我的思想境界,同时通过我的每一堂课也切切实实地滋养、充实着我的学生的头脑与灵魂。回首16年的教学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责任的重大,教师工作的神圣。我相信,正是因为有我们这些承担人文素养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的倾情投入,中国文化的传承不再是虚语,青年学子的人格塑造不再是侈谈,知行合一、道技互济的理想模式的实现不再是奢望。从教16年间,正是由于对所授课程的认识不断转变提升,本人的教学工作才得以与时俱进,教师育人才得以真正实现。

教师事迹

从教16年间,本人始终思考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之上作为主讲教师的我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等问题。对我而言,教书早已不是基于生存的职业需求。2012年春至今三年来本人承担的本科、研究生课时总计992学时,其中自从2013年学部制改革之后,本人主讲的700多个学时的课程均是零报酬。虽然如此,本人之所以无论行政事务多么繁忙,总是乐于站在讲台之上与学生交流,乐于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反复备课,乐于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各个实践环节,只是出于对教师这个岗位的敬畏与热爱,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痴迷与热爱,对于青年学子的期望与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无悔;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本人不断钻研教学内容,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高度“活化”——将中国古代文学的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本学科的基础内容与前沿课题相互融合,超越教材的局限,有效更新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环境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相互结合的具体路径。教学不再是“灌输”、“传授”、“讲述”,而是“引领”、“启发”、“探究”。由此使教学改革常态化,实现了教学内容“入主流、创一流”,同时结合好用的足球竞彩app的传媒特点,从“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理念出发,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体现出适合学生需要的鲜明的特色。在我看来,成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该是知识探究、理论思考、思维训练、人格养成的综合体。不仅需要将其与历史学、文献学、文艺学相结合以凸显其学术价值,更需要将其与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相结合以强调其现实意义。这样的理念是支撑我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尝试的基本出发点。这样的改革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2012年至今,学生对我所主讲的所有本科课程的评教分数平均为92.48分,为“非常满意”。很多传媒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多年之后,还会跟我说起当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如何助力于他们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成为丰富滋养其人生的精神财富,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本人不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在专业上及人生中引导学生的理性精神与对学生的浓浓关爱融合一处。公共基础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易流于松散隔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为此,本人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学生工作、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灵活运用到本科教学之中,将教学由课堂之上延伸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全方位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生活中我本人没有孩子,但在工作中我早已习惯把所有的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不过,很多学生更愿意称我为“白姐姐”,他们乐于向我打开心扉,甚至有同学表示希望将来成为“像白姐姐这样的人”。在课堂上、电子邮件中、电话中、微信以及QQ空间中,我和学生不仅谈论中国古代文学,而且从中延展到纵论理想,剖析现实,畅谈人生。他们愿意与我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愿意倾听我的对他们的意见建议。我教授的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虽然周期只有一个学期,但我与许多学生建立起持续多年的友好关系。例如在我十多年前教过的播音专业的学生中,很多人至今一直与我联系不断,无论是就业还是读研,无论是工作变更还是职位升迁,他们都乐于倾听我的意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当初分属不同的专业,现在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相同的是他们对我从未改变的信任,这份信任始于对中国古代文学所揭示的艺术人生、智慧人生的共同向往,归于对高尚超拔的职业理想、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与教过的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给如何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有效加强师生交流带来持续不断的灵感。有的学生毕业十多年后早已为人师表,仍然还会在长途电话中回忆当初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上的收获,分享作为高校教师的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多学生身上,无论在专业精神还是人格养成方面,我都清晰明确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更看到了他们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的巨大潜力,这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谈论教师对学生的付出,我的执教经历告诉我,学生所回报我们的,其实更多。

专业领域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优秀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等,从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是加强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艺术素养、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好用的足球竞彩app该课程分为若干层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有学时学分有所区别的中国古代文学A、中国古代文学B、中国古代文学C、中国古代文学D,等等。好用的足球竞彩app绝大多数普通文科、艺术类本科专业均开设此课程;远程教育、双学位教育亦将此课程列入很多专业的培养方案之中。在过去16年间,本人主讲过上述所有类别、层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