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张鸿声:大学精神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1086 发布时间:2018-09-20

同学们好。昨天学校欢迎了大家,今天研究生院再次欢迎大家。大家有的要读第二次大学,这是硕士;有的要读第三次大学,这是博士。所以,今天跟大家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干什么的?由此,大学有什么精神?第二个问题来谈一下我们国家、我们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情况;最后给大家一些读研究生的建议。

一、大学是什么

首先,大学是什么呢?大学,university,由universe这个词派生而来,取宇宙、联合、普遍、共同之意。这决定了大学有什么精神。这有点知识考古学的意思。首先是普遍、共同的意思,指的是知识是普遍的、共同的、通识的,因此,只有综合性的才是大学。其次,大学是共同体,是人的共同体。是哪些人呢,顾名思义,是师生的共同体。关于教育,全世界都有,最初只有些雏形。比如说,公元前385年左右,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德摩(Academos)建立学园,称作柏拉图学园,在学园中教授哲学、数学、体育,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学会的意思。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有相对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像我们中国的书院、太学、国子监,但大多数学者并不认为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12世纪,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大学。有人论证,哪个才是第一个大学?两个说法,即意大利半岛的博洛尼亚大学,或者巴黎的索邦大学(索邦,现在的巴黎第四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先有学生组织,由学生主持校务,这种形式后来逐渐被削弱,到18世纪彻底消失。巴黎(索邦)大学是先有教师组织,后有学生,由教师掌管校务。其实这两个大学都可以说是最早,只是模式不同。一个先“生”后“师”,一个先“师”后“生”。但是,索邦应该是现今大学的基本模式。经过十字军东征获取了古希腊、古罗马文献衍生出文艺复兴,再到但丁之后的意大利语以及马丁·路德把拉丁文《圣经》翻译成德语,民族国家语言诞生,再到启蒙运动创立了现代思想基础,到后来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与技术,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础。大学出现后,一条主线就是独立,就是摆脱教会,特别是摆脱罗马公教的控制。你看,索邦早期其实就是神学院,但以后,大学开始独立于教会。 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贡献有二,一是独立于教会的自治,二是独立的科学研究,并且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典范。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的科学研究的传统。现代大学到了20世纪,出现美国模式,就是将产业开发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像我们比较熟知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或者叫公立大学,这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中的一类;民国时期的另一类大学是教会大学,像辅仁、齐鲁都是教会大学;还有一类是私立大学,像南开。大学从中世纪发展到现在,渐渐完备,并且更加多元化,大学的出现对全人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从最早的教学功能,到柏林大学开创的科学研究功能,再到美国的成果推广功能。还有,我们国家也提出了一个大学的功能,就是文化传承。因此,大学具有了四个功能。这也就是大学的精神。

大学的学位制度其实也有相当深远的渊源和历史。在国外,也是在中世纪开始出现学位制度。当时学位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从业的需要,相当于从业许可证。像当时从事神学、法律、医学、文学等职业,都要首先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我们都知道现在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级,但早期并不是层级的,而是指某一个类型,是并列关系,后来出现了层级。学士最早是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它的出现晚于硕士学位,实际上是攻读硕士学位的初级阶段,是硕士的候选人。博士学位的出现经历了很长时间,一般从事神学、法学、医学的毕业生才称为博士,而像语法、艺术等专业的毕业生一般称硕士。发展到今天,我们共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级的学位。我们国家有13个大学科门类,下设多个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大家应该知道一些关于学科的知识。一般来说,大家所读的专业,是二级学科。你的上面还有一级学科,再上面还有门类。比如,你读的专业是新闻学,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而新闻传播学又属于文学门类。